画师JaneMere:一边搞科研一边画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8年08月24日 10:01
24007 15 200
她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者,也是坐拥万千粉丝的知名画师。科研与艺术看上去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那么她到底是如何一边从事科研工作一边画画的呢?且看今日访谈——JaneMere!

本期嘉宾

小铅笔

本次专访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自由插画师——JaneMere。她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者,也是坐拥万千粉丝的知名画师。“理性、严谨、考据”等特质不仅是她身为科研工作者的职业习惯,也是贯穿其绘画创作的鲜明风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JaneMere的创作故事吧

JaneMere@JaneMere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者,现居荷兰

作品个人风格浓厚:光影明显、“玻璃质感”、低饱和

偏好创作大叔、中世纪、奇幻题材

形容自己:meticulous、理性、考据狂

踏入科研与艺术领域的契机

大触来了专栏:了解到您是医学生出身,如今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者。科研和艺术看上去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好奇您为什么会走上画画这条路,具体是怎样的契机和过程?

JaneMere:画图是初中时受到同学@默犬 的影响开始的,之后大学前的暑假开始画CG,一直到现在。科研则是从小就决定要做的事,大三看了一篇Nature上关于人类MTL细胞的文章后就决定要做认知科学了。本来以为两者不能兼得,实际做了以后发现是可以兼得的,而且反而更加有益心理健康。

如何平衡工作和画图

“我自己也从两者互补学到很多技能点,比如用搞科研的逻辑来画图(推理思考细节),用画每张图的“项目管理”技能来管理推动每个科研项目。”

大触来了专栏:您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如何平衡工作和画图?(粉丝们很好奇一边搞科研一边画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的说~)

JaneMere:科研工作日常按量(时间)的多少是这些内容:看论文,分析数据,写论文,做实验(这些占掉绝大多数时间);此外有平时的杂事(包括收发email),以及听讲座。有时很难得地会去开会或者访问。

我自己平衡科研和画图的方式是,在家只画图,在学校只搞科研。现在科研有延伸到家里的趋势,不过画图依旧是在家才画的。

上面说两者一起干有益身心健康,是因为科研是很消磨人意志和体力的一件事,时刻都会收到各种负面内容,比如实验跑不起来、数据分析不出来、文章写不出来、论文稿子被拒N次。心理问题在全球的博士生里比常人要严重很多。这种不顺利的情况下我就有画图可以“逃”,可以得到心理平衡(补充足够的成就感),保持心理健康。当画图不顺利的时候,这时有科研可以“逃”。我自己也从两者互补学到很多技能点,比如用搞科研的逻辑来画图(推理思考细节),用画每张图的“项目管理”技能来管理推动每个科研项目。

科研职业习惯对画画的影响

“因为电影和原作的关系,我下意识中认为做设定和画图必须是精于细节、富有逻辑的。

我自己画图时会再三考据,因为这些内在的逻辑关系能让一张图“经看”,在观众们最开始看的那几秒之后还有各种东西能被看出来。个人觉得信息量和逻辑也是我的图的一个特点吧。”

大触来了专栏:您形容自己“meticulous,理性,考据狂”,可以说是搞科研的职业习惯,这种特质对您画画有产生过什么影响吗? 

JaneMere:有。最开始意识到“理性对创作非常重要”是看了指环王的电影和原作之后。因为托尔金本身是语言学家,他写中土世界的故事是先从地名入手,推到地理以及地名的起源,然后会脑补出一串(或几串)符合这样起源的故事,如果几个版本冲突的话会反复推导。他写架空历史的时候还经常用到“他大概”“可能”“应该已经”这些词,看得我忍不住吐槽“作者不是你么”…… 托老写的架空历史看上去那么客观那么合理(bug少,因为反复推导多个版本不断完善),可能正因为他自己的视角不是“给观众强加剧情”的创作者,而是类似历史学家的观察者,把推导的东西写成论文而已。但有历史架构以后他又能把其中一部分写成生动的故事,是非常独特厉害的技能。

指环王和Hobbit电影的光碟都是带了非常多张花絮碟的, 跟拍了从电影美术设定到拍摄的各个细节。因为是虚构作品,只要是荧幕上出现的镜头里的东西,都是从0建造制作,没有太多现实中的物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屏幕上出现一两秒的镜头,比如最开头的9个人类国王,9人都是有全套衣服的,各不相同。

因为电影和原作的关系,我下意识中认为做设定和画图必须是精于细节、富有逻辑的。

我自己画图时会再三考据,因为这些内在的逻辑关系能让一张图“经看”,在观众们最开始看的那几秒之后还有各种东西能被看出来。个人觉得信息量和逻辑也是我的图的一个特点吧。

考据运用较为满意的一个创作例子

实际考据运用最成功的一次是画Kingsman的这张同人。当时导演访谈里提到有“早饭学习餐桌礼仪”的片段,但正片里没有,蓝光碟当时没有出,出了也没有包括这个片段(实际出现在第二部中),网上能找到的也只有一张剧照(见下)。因为等不及了所以脑补画了一个。

https://www.weibo.com/1212052111/CimLUz9BU

画之前做的功课非常多,包括收集第一部正片里拍到厨房的截图,餐桌上各物件的用途,英式早餐的做法,餐桌礼仪,Harry家的平面图(参考了实际外景房的平面图;剧组实际是在摄影棚搭的内景,所以大小不合),导演的采访音频,Harry穿着围裙拿着黄油刀的一个剧照。

画图时:

厨房内所有物件和配置都是参考的电影里Eggsy在厨房里目睹教堂战那段的截图(背后那个地球仪一样的东西是放酒的柜子);

面包:从Arthur和Harry在Kingsman总部吃午饭(?)时的面包;

Harry的围裙,以及Harry和Eggsy在餐桌可能坐下的位置:出自以上剧照以及Harry的视线;

Eggsy的T恤衫:导演访谈提到Eggsy穿了件小T恤;以及按剧情时间推导,Eggsy去Harry家之后第二天穿着的T恤应该就是早上吃饭穿的,于是去找了这之后剧情的剧照。

三个月后官方放出了被删减餐桌戏的一个剧照,和我画的非常像,当时非常非常开心,有些中外粉丝也甚至以为“我有预知能力”或者“我是片场内部的人”。图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猜对了的。画错的地方是墙上的镜子、壁炉,当时没想到Kingsman总部里拿来看信息当屏幕用的镜子在家里餐厅也应该有。另外就是没想到他们早上只吃那么朴素的面包……还有桌布。

这个考据过程其实跟搞科研一模一样,都是从各处搜罗各种信息,然后脑补拼出一个尽量完整的画面。唯一的不同点是,画这样的“预知”同人图事后可以对答案,搞科研没得对答案。

这个图给我的科研也带来了很多信心,因为它好好地验证了自己的推理能力的靠谱程度。

个人画风特点和画风成因

大触来了专栏:您的画风个人风格很明显,是融合了萌风和写实风的2.5次元画风,您觉得有哪些极具辨识度的特点?从早期画风到现在,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

JaneMere:按网友总结的话,是光影明显、“玻璃感”(说的是高光)、低饱和度。

更多看这里↓ 

画风变化可以看这里↓

2009年前都是以线条为主,先描线再填色再画细节。但这一年中对描线感到厌烦了、于是换成了先厚涂再画细节最后描一小部分线的方式,画风也相应地变了。在2015年时为了快速画Kingsman的同人图,采取了大块色块+很少的线的画风,然后逐渐变成到了现在这种介于线和色块间的2.5次元风。从自家角色Ithil身上可以更明显地看出来↓

如何找到独特又相对流行的画风?

“每个人的画风其实就是在反映每个人的审美。”

大触来了专栏:对于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又相对受欢迎的画风,您有什么建议吗?

JaneMere:关于“属于自己的画风”,可能需要自己发展一个顺手而且用的人少的画风。我自己是因为需要(Kingsman同人)而发展出来的;光影明显是一直以来自己想要有的特点,而且自己算光源也连续算了两三年,所以画风相对独立,别人也没那么容易复制。另外画手们的一部分“独特性”可能和平时看的图以及审美有关吧。我自己喜欢的画是欧洲历史上的油画、欧美插画黄金时代的作品、以及各种照片,所以风格(光影和配色)偏写实,在二次元画风中可能相对独特。另外我的灵感来源不是从周围二次元画师那里来的,大部分是跟二次元不重叠的部分,所以风格和内容也不太会跟别的画师撞上。每个人的画风其实就是在反映每个人的审美了

关于“受欢迎的画风”,这个很难讲……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真要往这方向努力,我觉得还是先从独特性开始吧。因为别人喜欢我的图,喜欢的有可能是我图背后的审美吧(有一些时候是脑洞),或者是图给他们打开了“新大门”那样的感觉,并不一定是图本身。我自己喜欢别的画手的图很多时候也是这样。

作品与观众的关系

我一直觉得图是一个钥匙,观众是有锁的箱子(每个观众和作品共有的背景信息量各不相同)。钥匙开出什么样的感想来非常取决于匹配与否、还有箱子里本身有什么样的东西。比如有万用钥匙,只能开很小一部分锁的钥匙,插到不同深度开出来东西不一样的钥匙,需要观众专门去给箱子打洞才能用的钥匙。我和别人想的不一样的一点是,我觉得观众才是容量大的那个部分(每人不一样),作品是小的那个部分,是契机。如果作品触动了观众经历里的一个点,会引起共鸣,会勾起观众相关的一系列联想,这些观众就会非常喜欢这个作品。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如果一个作品打不开一个观众的“箱子”,那这个观众就会说“无感”。

《冷兵器大叔》系列的创作构思

大触来了专栏:这组冷兵器大叔系列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也是相较少见的题材。您的创作构思是怎样的?想要表现什么感觉/特质的男性角色?

JaneMere:去年最开始画的是swordsman,想要画的是“隔壁公司的骑士”的感觉。灵感不是Kingsman,而是Richard Burton的1964年舞台版Hamlet。里面看到一个军人穿着西装但是佩剑,被惊艳到了。画大叔是因为觉得画小青年hold不住这样的气场,画出来并不会有趣。之后画了个在现代生活中依然能找到的武器:箭,角色是Archer。

放置了一阵子,觉得冷兵器大叔其实是一个很适合画成系列的图:冷兵器+古装/奇幻的搭配,以及热兵器+现代装的搭配很多见,但古代冷兵器+现代装非常少见(几乎没见过)。画出古代冷兵器和现代都市的碰撞应该会很有趣。于是今年继续开始画。因为不想搞得很奇幻,想尽量接近现实生活,想让观众有“生活中这个可以有啊”“对啊为什么不能有啊”以及“我也想要变成这样”的感觉,所以都是尽量往兵器和服装有起源有关联、不违和的方向画的,会挑视觉上/功能上/职业上比较接近的搭配。比如虽然功能和使用上不是完全恰当,warhammer大爷的短外套其实是模拟中世纪防御用的gambeson的。

更详细的设定和脑洞见微博:

https://www.weibo.com/1212052111/G8YH6Du1b

如何做到千人千面?

大触来了专栏:说到角色,您对欧美人设的特征把握到位,甚至也挑战了千人千面。请问要如何画出不违和的欧美角色,以及做到“千人千面”呢?

JaneMere:把各个人种的骨骼特征抓准了的话,会相对容易表现。比如特别重要的鼻子/鼻梁眼睛/嘴巴和鼻子间这些关系。之前也写过如何画男性女性角色的要点。

https://www.weibo.com/1212052111/BF1sD9XFQ

这些都是相通的,都是仔细观察然后抓特点。如果观众对画这些很头疼的话,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观察到特点。过了观察这一关的话画起来就很容易了,而且会有极大的选择余地(有时候有点太大了,需要按想表达的东西来强化少数一些特征)。

关于千人一面和一人千面,以前写过一段内容:

https://www.weibo.com/1212052111/Au1uxcpi7

关于分享绘画技法与心得

“科研同理,互相学术讨论比一个人说教要有趣一万倍”

大触来了专栏:看到您会出一些非常详细的技法教程,比如这篇关于打光的文章,透露着一股科学严谨的作风。您是抱着怎样的想法出这些教程的呢?一般得到的反馈是怎样的?

JaneMere:我出教程的时候有几种情况,有的是我自己觉得方法比大部分人用的好用(比如用PS的投影模式来描线),有的是有网友问了很特定的问题、我画出来解答(比如水泡的画法),有的是我自己一直在思考怎么处理一些东西(比如打光)。因为参与搞科研有一阵子了,所以我自己写教程或者笔记都是按科研逻辑来的,不太能接受自己写出来的逻辑有漏洞。

这个打光练习当时只是想自己列出来选用,并不是想出教程。后来觉得,和自己两年来一直在挣扎但稍微想明白了一些的打光结合起来,对观众可能会有用,于是详细写了一遍。

反馈嘛……p站上一般会有大量bookmark;微博上大家会踊跃转发,但会有好多“马了不看”的(p站同理)……如果得到更多“用法上变化”、“这里好用这里不好用”这些比较详细的反馈和讨论,我会更开心的。一个人唱独角戏并不是什么很开心的事(科研同理,互相学术讨论比一个人说教要有趣一万倍)。

打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练习?

毕竟人类看世界是通过射入眼睛的光来看的,说“光就是全部”都不为过。

大触来了专栏:发现您对光影特别注重,也说过一张图如果打光对了的话,就已经赢了。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您觉得练习打光最重要的是什么?

JaneMere:因为我不注重打光前,画出来有很多地方的结构是乱七八糟的……以前被吐槽怪怪的,后来才明白其实是打光(调子)没画对。任何3D的东西我们看上去像是个物体,都是由光线决定的。毕竟人类看世界是通过射入眼睛的光来看的,说“光就是全部”都不为过。光包括明暗和色感,扯远点这两者在视网膜里分别由rod和cone感光细胞负责。把一张图去色依旧可以描述一个场景,但去掉明暗只剩颜色、大部分情况下就描述不出特别多东西了。因为我的色感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强项,我个人又偏爱立体的画风,所以觉得打光(明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

来自文章《打光练习,和关于打光的一些想法》

练习打光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训练自己演算光影的能力。因为如果没有演算力的话,只能照着现有模特/照片画才能画对(天才除外),会让自己可以画的选项窄很多很多。详细可以看打光那篇文章: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47727960679030

如何培养观察力

大触来了专栏:您说过相比较用手画,把时间拿来做观察和脑内临摹练习,效率会更加高一点。那么观察是观察什么?如何培养观察力,以及做脑内临摹练习?

JaneMere:个人觉得观察力是画图最重要的技能点。输出方面(比如手抖什么的)可以练习(三五年就能到稳定平台期)、可以反复磨,但观察力(以及审美)决定的是能画出来的图的上限。观察的东西里最重要的是理解以及计算光影,前面也说了。这个占我自己观察的绝大部分。另外观察的东西是,物体的3D形状(而非仅2D)和构造到底是什么样的,颜色实际是个什么颜色,对应取色器里哪个颜色(摆脱色彩恒常性的束缚)。这些观察的基础上,经常自我总结“看到的共同规律是什么”也是很重要的。相当于是一个“压缩知识”的过程,这样可以在脑内存储大量信息而且脑子不会爆炸。

如何练习脑内临摹

我以前提过“脑内临摹练习”,个人觉得是非常费脑子的一个练习。因为不需要用手输出(前面也说了,输出这种东西都是可以练的),所以很快速,脑力消耗随之大量增大。脑内临摹大致就是,盯着一个实物或者一张照片(临摹非常不推荐临别人画的图,除非你想要专门学习别人的技巧),把实际临摹的所有手上具体操作步骤和效果都纯粹地在脑内再现模拟出来,包括图层、笔刷粗细轻重、颜色、下笔顺序。短时间内还能反复重播几遍。变化版:盯着照片的一个部分,先不去看另外部分,脑补如果是自己画的话会怎么画,脑补完然后再看照片对答案(杀时间利器)。这个光源练习那篇文章里写过脑补光源部分(那里是实际画出来的,但纯脑补更省时间)。脑内临摹全做到位的话会很耗脑力,但非常省时。

之前脑内临摹后输出检验的例子见这里↓

如何看待“画画是自学还是跟着老师学”

大触来了专栏:关于“画画到底是自学还是跟着别人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JaneMere:跟科研相通。基本基础是要有人教的,但打基础那只需要没多少年。剩下的大部分的年份都是要自己摸索的,包括风格、理念、理解、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说实话这些东西是教不来的,很大程度跟个人审美/人格挂钩。

有效学习和提高画技的方法

大触来了专栏:可否分享一些有效学习,提高画技的方法?你觉得学画画最重要的是掌握什么?

JaneMere:还是观察力吧。之前推上看到的“守破离”讲得很有道理。

这里是翻译。

我自己的方式是每个主题专项练习、专项突破。

创作欲望与灵感来源

大触来了专栏:您在创作的时候倾向于表现什么?什么可以激起您的创作欲望?

JaneMere:有几种吧。虽然画得很少,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是“身处那个环境下的感觉”(空气,气味,温度,风)。

另外喜欢表现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别是复杂多元(不单一模式化)的那种性格。所以画大叔问卷和千人千面问卷时画得非常非常开心。抓准了人物性格然后画出来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激起我创作欲望的东西有几种,1是转瞬即逝的脑洞(包括梦),这种自己不能控制,突然就会有的。觉得脑洞有趣就会非常想画下来;2是旅游时看到的画面(包括博物馆里的画),感受到的温度、空气;3是老照片、老插画;4是推特上看到的一些画(画之间的共性具体是什么还说不出来,而且这个欲望最难保存,因为看到时往往在上班,晚上回到家就忘光了……)。

社交平台意义和想对粉丝说的话

大触来了专栏:除了分享作品之外,发现您经常会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心得想法和有趣的工作日常~那么对您来说,社交平台是怎样的存在?您有什么想对粉丝说的吗?

JaneMere:对我来说社交平台是个能够轻松说话的地方。而且写微博是是非常好的科研锻炼:1要言简意赅(现在倒是越写越长);2为了避免被喷要面面俱到,要各种严谨;3哪怕被喷,看评论转发途中会意识到双方表态里互不同意的地方具体是什么;4写学校里日常相关微博时会回想具体的情形梳理顺,有时候还会反思一下。

因为读博过程是心理压力非常大的过程,有微博上大家陪伴着看我吐槽,其实给我了很大的心理支持。所以非常感谢微博上愿意看我吐槽的大家。

结语:非常感谢JaneMere大大的回答!辛苦啦!

评论

{{ content_count }}/1000
登录后才能进行评论哦!

评论({{ paginate ? paginate.total : 0 }})

{{ order == 'like_num' ? '热度排序' : '时间排序' }}
热度排序 时间排序
{{ item.profile ? item.profile.nickname : '' }} 大触

回复 @{{item.reply_profile ? item.reply_profile.nickname : ''}}: {{item.content}}

{{ item.like_num }} {{ item.comment_count }} 回复
{{ item.time }}
{{reply_count}}/1000
登录后才能进行评论哦!
dachu0009
dachu0009
复制成功